提出市委报告和市纪委工作报告《决议(草案)》
制定出台《保山市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暂行办法》,量化分析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文化、选人用人、纪律作风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19个市级单位党组织开展巡察回头看。
《乔氏家族黑社会性质组织覆灭记》警示教育片播出后引发强烈社会反响,全市党员干部受到深刻警醒警示。制定出台严禁党员干部赌酒、赌博规定,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参与赌酒、赌博问题专项整治。制定《保山市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工作办法(试行)》,推动村务监督更聚焦、更精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5年来,共开展11轮常规巡察、巡察市级党组织81个,实现本届市委巡察全覆盖。中国共产党保山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市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定不移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修复净化保山政治生态,特别是成功彻查了329专案等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在修复净化保山政治生态进程中刻下了鲜明印记,为奋力推动保山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全市领导干部中开展警示教育和家风教育系列活动,着力建设正气充盈的政治文化。坚持以综合派驻为主、单独派驻为辅,向市、县两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出)纪检监察机构107个。要把建设坚强有力的边疆基层党组织作为唱响新时代幸福之歌的根本保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强边境一线组织体系建设,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蕴含着深切关爱和殷殷嘱托,饱含了对边疆发展的挂念,对抓好边境疫情防控、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繁荣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直有关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学习。要把守护好神圣国土作为勇毅肩负的职责使命,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国土意识、国防意识、国门意识,在守边、固边、稳边上下功夫,守护好每一寸神圣领土。要着力解决好当前干部中存在的贯彻上级决策部署照本宣科、在岗不在状态,心中无数、脑中无事、手里无牌、落实无果,面对风险不想预案,面对挑战不想对策,面对难题不想办法,一心想着软着陆的问题,真正做到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会议强调,相关部门和企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家出台的信用政策;要通力协作、强力推进,共同帮助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工作,尽快消除不良影响;要合规处理、宣传到位,加大对企业信用修复工作的培训宣传,引导企业诚信经营,进一步提升企业诚信守法意识;要强化考核、实现清零,信用修复工作相关责任单位务必履职尽责,落实任务,力争在10月30日前,实现达到信用修复条件存量行政处罚信息第一次清零目标,11月30日前,实现达到信用修复条件存量行政处罚信息第二次清零目标,最终实现在年底前完成清零工作。会议强调要积极推进保山市信用修复工作,让失信企业通过信用修复机制退出失信名单,力争在2021年12月31日前达到信用修复条件的所有行政处罚信息全部清零,进一步提高保山市整体诚信水平,助力营商环境改善。
9月18日,保山市召开2021年信用修复工作专题培训会议。会议邀请了信用高级讲师、一级信用管理师商柳涛专家对参会人员进行了信用政策宣讲及信用修复培训。会议要求,目前保山市很多企业因为缺乏信用知识,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全市相关部门和企业要正确认识到推进信用修复工作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是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举措;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
会议以视频的形式召开,各县(市、区)设立分会场会议强调要积极推进保山市信用修复工作,让失信企业通过信用修复机制退出失信名单,力争在2021年12月31日前达到信用修复条件的所有行政处罚信息全部清零,进一步提高保山市整体诚信水平,助力营商环境改善。9月18日,保山市召开2021年信用修复工作专题培训会议。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
会议强调,相关部门和企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家出台的信用政策;要通力协作、强力推进,共同帮助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工作,尽快消除不良影响;要合规处理、宣传到位,加大对企业信用修复工作的培训宣传,引导企业诚信经营,进一步提升企业诚信守法意识;要强化考核、实现清零,信用修复工作相关责任单位务必履职尽责,落实任务,力争在10月30日前,实现达到信用修复条件存量行政处罚信息第一次清零目标,11月30日前,实现达到信用修复条件存量行政处罚信息第二次清零目标,最终实现在年底前完成清零工作。会议要求,目前保山市很多企业因为缺乏信用知识,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全市相关部门和企业要正确认识到推进信用修复工作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是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举措;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会议以视频的形式召开,各县(市、区)设立分会场。会议邀请了信用高级讲师、一级信用管理师商柳涛专家对参会人员进行了信用政策宣讲及信用修复培训
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市委、市政府命名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龙陵县)、266个示范单位、20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特别是近代以来,面对亡国的空前危机,保山各族人民同仇敌忾,涌现出了一大批卫国英烈、建党先驱、抗日英雄、先锋模范,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龙陵县相关负责人介绍,龙陵县在传承弘扬红色基因中树牢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激发了各族干部群众强烈的爱党、爱国热情。民族团结之花在保山大地绽放,各民族和谐共处、携手并肩、团结奋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生动画面随处可见。红色时光长廊、党史人物陈列馆、革命烈士纪念塔、朱家璧纪念亭一路走来,重温党的历史长卷,感悟初心使命。
这几年,我们社区在道路交通、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历经风雨沧桑,保山人民始终用宽广的胸怀、高超的智慧、辛勤的汗水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让我们寻着民族团结的印记,去看看保山是怎样做的关键字:熔延续团结基因 熔铸民族精神保山的民族团结有着强大的基因。摆榔乡抓住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机遇,以民族文化风情为特色,构建民俗旅游周末经济发展模式,建设以施甸民俗文化和多民族文化融合为主要特色的东篱风语景区,推出以玩在野鸭湖、住在布朗山善洲林场学、彝朗山寨逛等为主题的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寨项目,2020年,全乡接待游客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00万元,全乡农特产品及农家乐销售总额达300余万元,走出了一条民族+文化+脱贫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道路。
在芒宽、潞江沿线实施高黎贡山跨州市搬迁工程,帮助4910名跨州市移民群众顺利完成一跃千年的筑梦之路,生动诠释了各民族都是一家人的理念。为了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多元交融互鉴的基础上,我市充分挖掘、传承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宣讲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一往无前的铁血意志和反抗侵略、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心灵契合、认知认同。
8月的龙陵西山坡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公园,绿树成荫、生机盎然。我们充分发挥红色基因效应,先后建成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李鑫故居、朱家璧故居、西山坡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公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培训各族干部群众5万余人次。如今,民族团结意识处处渗透于保山各族干部群众日常工作生活、正常交往、平时交流当中,各族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蔚然成风,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各族群众共同价值追求。2014年,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71人。
近年来,腾冲市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将示范创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村庄建设、民主法治建设等工作相结合,重点打造司莫拉佤族村,先后实施了村内道路建设、文化活动场所改造、人居环境整治及村容村貌提升、产业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等项目,2017年末,司莫拉村实现全部脱贫。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
目前,保山共创建了500多个各具特色、亮点突出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和示范单位,其中,26个少数民族村寨被命名为全国、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腾冲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179个单位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2020年底,中寨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424元,是2014年的7.2倍,昔日的穷寨子蜕变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3A级景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梦想凝聚力量,团结开创未来。像司莫拉佤族村这样蜕变的故事,在施甸县摆榔彝族布朗族乡同样上演着。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关键字:荣增进民生福祉 共享幸福荣光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边境一线实施红色示范行动,让国旗、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擦亮边城国防名片,激发边境各族群众强烈的国门意识和家国情怀。我市还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各民族节日等节庆活动,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加大基层各族干部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强调各民族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共同性,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成为各族干部群众思想共识,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上来。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保山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党中央精神、富有时代特点、具有保山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十三五期间,我市整合投入各类资金33.7亿元,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兴边富民、扶持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整族帮扶整乡推进、高黎贡山移民脱贫发展等重点民生工程,狠抓民族地区交通、水利、通信、环保、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项目,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4个贫困县(区)、33个贫困乡、413个贫困村和现行标准下9.4万户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7.2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布朗族、佤族等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为零,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诺言全面兑现。
据史料记载,秦汉以前的哀牢国哀牢这一称谓是多个少数民族共同的族称。汉族群众操办红白喜事时自觉以回族清真饭为主,而回族群众办喜事时也会宴请汉族亲朋好友在昌宁县田园镇勐廷社区,回汉群众文化互融互通,处处都是民族团结和睦的幸福景象。
而唯一不变的,就是老乡们的热心肠。充分利用和顺图书馆、保山学院等教育基地,让中华民族崇文重教、以文化人的优秀传统薪火相传,书香历久弥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